版权所有:辽宁每日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锦州  辽ICP备08007877号

>
b新闻中心详细

【转发】水稻:水稻负泥虫

发布时间:
2020/06/18
浏览量
水稻负泥虫
 
简 介
 
英文名rice leaf beetle异名俗称背屎龟 水稻负泥虫,学名:Oulema oryzae (Kuwayama)。属鞘翅目,叶甲科。为害水稻、游草、茭白、粟、芦苇、马唐、双穗雀稗、甜茅及其他一些禾本科杂草。受害植株穗数、穗长、穗粒数和结实率以及稻米品质均受损害,一般减产5%~10%,严重时可达20%~40%。我国有个相互隔离的分布区,其一为东北稻区,包括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;另一为南方稻区,包括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台湾、福建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和陕西等省区。负泥虫在分布区内属局部发生害虫,主要分布于山区稻田。
 
[为害症状]成虫和幼虫为害水稻叶片。成虫于叶尖沿叶脉取食呈白色细线状食痕。幼虫取食叶片表皮及叶肉组织,残留另一面表皮,食痕常呈纵行的不规律透明条斑,致叶尖枯萎,严重时,全叶焦枯破裂。老熟幼虫亦蚕食叶缘。
 
[发生规律](1)发生世代:国内各地均一年发生1代。(2)越冬及虫源:以成虫在稻田附近背风向阳的塘边、沟边的禾本科杂草丛及其根际土缝越冬。以在芦苇、茅草及其切口内占多数。越冬时常有群集性。(3)发生时期:在南方稻区,越冬成虫在3~4月恢复活动,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活动盛期,初期取食蛰伏场所附近的游草等禾本科杂草,随后迁入水稻秧田及本田,交尾产卵,幼虫孵化后取食为害,4~6月份是为害期,5月中下旬幼虫盛发,为害早稻本田。5月下旬、6月初开始化蛹,6月上中旬当年羽化的新成虫渐多。(4)发生因素:①气候因素。冬春温暖雨,适于越冬成虫生存,基数就大,发生亦提早,受害会加重。4~6月份多雨亦有利其发生为害,而高温则对其有抑制作用。②栽培因素。多发生于山区和半山区,特别是山谷阴坡稻田。凡离山较远、阳光充足的稻田,发生就少,平原地区,极少发生,甚至不发生。
 
 
[形态](1)成虫:体长约5ml。头部黑色,前胸背板狭,钟罩形,后部缢缩黄褐色。翅鞘青蓝色,有光泽,其上有纵行点刻10列。体的腹面黑色。足黄褐色,但跗节暗褐色。(2)卵:长椭圆形,一端稍尖,长径0.7cm,短径0.3ml。卵表面具细微刻点。初产下时淡黄色、具光泽,后呈黑褐色。(3)幼虫:幼虫共4龄。老熟幼虫体长约5ml。头部黑色,体暗褐色,纺锤形,背面隆起,腹面扁平。各体节有多数黑色疣状隆起。幼虫肛门向上开口,常堆积排泄物于体背,因而称为负泥虫。(4)茧:白色或暗黄色,椭圆形,长径约5ml,短径约3ml。(5)蛹:裸蛹,椭圆形,长4ml左右,初时鲜黄色,后渐变深,复眼红褐色。翅鞘上有点刻痕迹。
 
[习性](1)成虫:成虫喜阴凉潮湿环境,早晨及阴天活动最盛。越冬成虫出蛰后交尾,可产卵多次。卵产于叶片正面距尖端约3cm左右处,间亦产于叶鞘及叶背,每雌每次产数粒至10多粒,约略沿叶脉排成两列,亦有散产的,一生可产卵数十粒至100多粒。新成虫当年不交尾产卵,稍取食水稻后,即陆续向田边迁移找寻蛰伏场所,成虫的迁移还可借水飘流。(2)幼虫:卵多在上午孵化。幼虫于清晨露重时很活泼,集中于稻叶的正面及叶尖,阳光猛烈时则隐蔽于背光处。幼虫除了蜕皮前后外,经常背负粪块。老熟幼虫将排泄物除去,爬到适宜处所,吐出白色胶状物作茧,藏身其中,约经2~4天即化成蛹。幼虫期10~15天。
 
[防治](1)农业防治:①结合积肥,冬春铲除杂草,杀死越冬成虫,减少基数。②秧田灌水,捞杀成虫。③结合中耕耘田,先用竹竿将幼虫打落,把幼虫糊入土中,如先撒施石灰,收效更大。(2)药剂防治:握在成虫、幼虫发生初期喷药防治。可喷洒40%乐果乳油 1 000倍液,或10%氯氰菊脂乳油 1 500倍液,也可撒施25%敌百虫毒土。此外,喷施烟草浸出液(0.5kg烟草,水25kg,加石灰0.25kg,浸渍48小时),可防成虫产卵。
 
来源:溯农
本网站如无意侵犯了哪个媒体或个人的知识产权,请来信或来电,我们将立即删除该信息。